心祭重于形祭
发布日期:2015-09-21 来源: 访问量:

心祭重于形祭

——访黄帝陵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强文祥

记者:陕西黄陵县在重阳节举行民间祭祖活动,和清明节的公祭相比,您认为有何区别?

强文祥:所谓公祭就是政府祭,由国家公职身份的领导当主祭人的祭祀;民祭就是民间祭祀,一般群众祭祀、民间团体祭祀。在我国,清明就算公祭,清明公祭黄帝也是国家唯一批准的祭祀活动。民祭活动安排在重阳节,与当地老百姓的风俗习惯不无关系。一般的民祭原来是当地老百姓参与的祭祀活动,后来一些社会贤达、民间团体也参与了进来。现在的民祭实质上是当地政府组织的半官方的祭祀活动,主祭人是民间人士。

记者:公祭进行完后,接着又是民祭,而且形式和仪式都很类似。据了解,这次民祭主祭人里有一些民营企业家,有人认为地方政府组织这次祭祖有商业化的倾向。您是怎么看的?

强文祥:过去的公祭没有主祭人,主要的仪式是献花篮。后来,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纷纷前来献花篮,这样就出现了人太多的问题,所以就从各行各业推选出主祭人,民营企业家自然出现在主祭人之列。其实公祭也体现出群众性,只不过是有国家公职人员参加。而民祭是民众自发组织的祭祀活动,当地政府只是发挥了服务的功能。现在,当地每年都有各界人士举行的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,而且没有固定的时间。不管公祭也好,民祭也好,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文化,不要刻意追究公与民的区别。当然,当地政府组织此次民祭也有扩大当地知名度,发展旅游经济的目的,但这不会改变黄帝祭祀的性质和意义。

记者:现在社会上有一种“祭祀搭台,经济唱戏”的说法,您觉得这种说法是否合适?

强文祥:我不赞成这种说法。我认为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提法,中国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文化进步,而不是钱多钱少。经济本身也是一种大文化的范畴,说到底经济是为文化服务的,人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才是人与其他动物最本质的区别。如果人只是为了吃、生活好,那就和其他动物没什么区别。所以,“祭祀搭台,经济唱戏”这种提法是欠缺考虑的,发展经济只是中间目的,祭祀的最终目的是传承中华文明,增强民族凝聚力,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

记者:作为祭祀人文始祖的舞台,黄帝陵应该如何把握祭祀活动的方向,让这一传统更好地发挥积极的现实作用?

强文祥:祭祀在形式上要力求简约,反对铺张浪费,远离宗教迷信,心祭重于形祭。祭祀应该扬弃作为天神的黄帝观念,淡化作为帝王的黄帝观念,突出作为祖先的黄帝观念。在内容上,祭祀要真正地彰显黄帝的功德,让世人明白人文始祖黄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在哪里。祭祀活动要突出传承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,一个民族如果连传统也没有了,那么这个民族就不能称之为民族。通过这些可以让人们对于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的理解,从强调血统转向强调文化。

记者:您前面讲到祭祀的最终目的是传承中华文明,那么我们应该传承黄帝时代的哪些文明?

强文祥:我们知道,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。传说黄帝时代发明服牛乘马、舟楫车舆,改进了陶器制作工艺,学会了掘井取水和养蚕缫丝,属于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最早创造。黄帝时代发明了琴、磬等乐器,创作出《咸池》舞乐,制定了甲子和历法,特别是发明了文字,是人类历史上精神文明的最早成就。黄帝举风后、力牧等人为相,分井划州治理四方,是制度文明的开端。冠冕衣裳的发明,则具有物质文明、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多重意义。

在黄帝时代,黄、炎、九黎诸部落经过战争而发生融合,形成了以黄帝为领袖的包括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部落联盟,共同走进文明时代。黄帝统一中原,开启了中国统一的端绪。历代帝王祭祀黄帝陵的意义与封禅类同,是为了表明自己已经完成统一中国的历史使命,具有中国统一庆典的性质。这些文明都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的。

记者:现阶段我们祭祀黄帝有什么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?

强文祥:首先,黄帝以其开创中华文明的卓越历史功勋,受到子孙后代隆重祭祀,后人在祭祀中回顾黄帝开创文明的成就,颂扬黄帝开创文明的精神,所以祭祀黄帝具有传承文明的功能。

其次,祭祀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,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开创新事物、新制度、新文化,以适应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需要,解决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矛盾,促进和谐发展。

最后,祭祀黄帝的重大意义在于发扬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凝聚精神,激励我们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,齐心协力在民族复兴的大路上奋进。